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尽管上证指数自4月底就已经出现反弹态势,但作为金融板块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板块似乎仍在寻底。
Wind数据显示,4月27日上证指数触及2863.65点低点后,截至6月1日收盘已经收获17根阳线,累计上涨3.09%;保险板块却是另一番场景,保险行业指数(882117)显示,4月27日以来,板块累计下跌83.39点,跌幅5.66%。
一直在寒冬中摸索转型的保险特别是寿险行业似乎在2022年反复的疫情中进入到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数据显示,前4个月,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几家上市险企分别取得保费收入2761.6亿元、3435亿元、3046.45亿元、1732.3亿元以及764.74亿元,同比增长13.88%、-2.69%、0.68%、6.23%以及3.8%。难以与往年快速的发展与增长比。
而就在险企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中,保费收入之外的利润情况也被揭开面纱。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有75家寿险公司披露了利润情况:33家盈利、42家亏损。亏损企业多半受投资业绩“拖累”。
诚然,保险行业赖以生存的利差损正在承压,究竟风险几何?保险行业又在面临怎样的当下,经济观察网记者就此问题与野村中国金融和金融科技研究主管唐圣波展开了对话。
【访谈】
经济观察网:如何看待疫情对于金融行业特别是保险行业的影响?
唐圣波:过去2年时间里,整个金融板块最关注的事情是疫情和政策,从看股票的角度来讲,投资者关注点也主要在这两个方面。从偏短期或者说3-6个月这样一个角度来看,疫情和政策确实是对金融行业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但中长期来看,目前出台的这一些应对性的政策可能会带来一些效果。
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寿险行业,证券其次,接下来是银行,财产险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来讲比较小一点。原因是寿险行主要是对线下的销售依赖比较高,利润方面对于投资的依赖度也比较高,整体相当于受到了双重的打击或者双重的影响:一边是展业面临困难,另一方面投资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并且以储蓄为主的寿险行业有一个相对比较突出的特点,它的资产跟负债端有一定程反身性,即如果投资收益比较差,保单给到投保人的回报就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可能会面临下调,这样会影响产品的销售,甚至导致退保增加,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可能又会进一步加剧投资波动。以万能险为例,现在投资压力比较大之后,保险公司都在下调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同时也在缩减业务投入,比方说代理人各方面的投入,这样可能形成一个负反馈,这种情况下寿险行业我们看到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小的是财险行业,目前行业中车险还是占比最大,无论是保费还是利润,受疫情影响相对都不是特别明显,更多的驱动因素是行业内在的商车费改的影响。虽然财险投资也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但由于疫情防控对出行和经济活动的限制,这有助于财险的赔付率的下降以及综合成本率的改善。
经济观察网:今年以来,无论是大型险企还是中小险企,都面临投资收益下滑的现状,如何看待利率不断走低趋势下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利差损风险?
唐圣波:利率风险是一个长期性问题,主要影响寿险行业,因为寿险负债的久期非常长。
在疫情期间可以看到利率短期波动比较大,回头看过去两年,在疫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经济不确定性非常大,各国政府都是在降息的,利率下滑幅度也大。后来发现货币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超发,全球都在面临通胀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利率会有一个大幅的向上攀升。中国现在相比海外情况有点不一样,海外通胀压力更大,利率开始大幅上升,中国相对比较独立,利率现在是下行的。
长期来讲,中国的寿险行业确实面临着利率走低的压力,利率风险对寿险行业而言难以规避,需要管理,但是中国面临的问题就是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相对来讲比较有限。由于对中国寿险行业而言,比较安全又能带来比较好的收益,还能匹配长负债久期的资产比较有限,权益资产在某种程度上长期抗通胀和利率下行的资产,因此寿险行业比较青睐一些高股息的权益资产,特别是将他们列为长期股权投资也可以一定程度减少财务上的短期波动。因此中国寿险行业的权益投资占比是高于海外市场的。但这样一种情况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短期波动。
利差损风险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的定价,第二个是投资风险的管控。以海外市场为例,这两边均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利差损风险,例如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在90年代末都曾面临很大的利差损风险,甚至有保险公司破产。中国保险市场也面临着这两方面的挑战,在产品策略端,过去中国的保险产品长期以储蓄性产品为主导,并且都提供最低保证利率(称为预定利率)。特别是在2013年8月监管放开了对预定利率不超过2.5%的限制,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逐步由2.5%提升到了3.5%,甚至部分年金险产品到了4.025%,差不多在过去接近10年时间里,行业卖出了不少保证利率在3%以上的产品。现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到3%以下,长期来看利率可能还会进一步的往下,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以前销售的这一类3.5%以上的高预定保单是存在潜在的利差损风险的。
不过,好在监管机构已经在预防这件事情上做出了努力,一定程度阻止了该类风险急剧膨胀的势头。先是从2016年开始实施了新的偿付能力监管办法,对产品风险和投资风险,做了很多考虑,使得利率风险相比以前有较大程度的管控,甚至有些过于严厉,以致最近在偿二代的二期工程里面对利率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略有下降。另外从业务端角度,监管机构也做了一些规范,特别是在2019年下半年叫停了高于3.5%的保证利率的寿险产品的销售。所以说目前并没有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但是这个潜在风险是存在的。
经济观察网:如何看待目前寿险行业在需求端面临的问题,一方面疫情会激发大家的保险意识,增加对自身的风险保障,另一方面收入受到经济影响,购买力下降,对于保险这种非刚性需求也会有所降低,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唐圣波:疫情对于寿险销售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从过去两年寿险行业业务的表现也能看到这个结果。从需求角度来看,一方面大家保险意识是增强的,保险需求应该是有提升的,另一边因为受到收入、不确定性的影响,消费者的很多的消费支出都带来负面影响,特别对保险这种非刚性需求。相比较而言,短期健康保险销售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抖客网,中长期的保险产品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比如一些短期的健康险在疫情之后,在线上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但对一些中长期需要大额支出的保险,消费者会因为收入的不确定而暂缓支出。
但疫情更主要是是供给端受影响较大,因为寿险公司很多的保单是靠代理人面对面的跟客户接触然后卖出去的,因为疫情线下的销售面临很大的挑战,保险公司以前除了代理人去跟客户一对一的接触以外,还会举办很多线下的活动,但现在在疫情防控情况下基本上很难展开的,转成线上效果就会差很多。
原标题:【【共话保险】对话野村唐圣波:高保证利率保险产品面临着一定的利差损风险】 内容摘要: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尽管上证指数自4月底就已经出现反弹态势,但作为金融板块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板块似乎仍在寻底。 Wind数据显示,4月27日上证指数触及2863.65点低点后,截至6月1日收盘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9336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